2005年5月25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三版:调查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给女警多一份心理呵护
本报记者 朱乔夫/文

  ●她们常年工作在高墙里,用真诚唤醒了无数迷失的心灵,可自己心头的郁结却无从开释。
  ●一份来自女子劳教所的调查报告显示,女民警比普通人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
  ●当科学的民警心理安全干预机制紧锣密鼓地建立起来时,当专业心理指导来到女警身边时,我们仿佛看见了警花们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
    
  今年年初,浙江省莫干山(女子)劳教所(以下简称“莫干山劳教所”)政委姚永清,在所里随机抽取了70位女民警,进行了一次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姚政委的这次调查,由两份问卷表格来完成。一是“症状自评量表”,内容涉及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90个项目。另一份表格叫“心理压力源调查表”,用于调查已有心理压力的来源。
  问卷总共发放了70份,收回了65份有效问卷。
  调查结果显示,在这65名调查对象中,有37名女民警的精神状态正常,占被调查人数的56.92%;有13名女民警在某一方面存在一定程度心理症状,主要表现在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和睡眠饮食等方面,占被调查人数的20%;其余15人,则存在着有时精神状态不够稳定等心理问题,而且已经或多或少地影响了生活和工作。
  影响这些女民警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任务重、工作环境气氛压抑、休息时间少、文化娱乐活动单调、工作时间家里遇有急事等。

    挽救了别人的灵魂,自己却不堪重负
  促使姚政委进行这次调查的,是几年来所里女民警曾遭遇过的“委屈事”。
  劳教所有个年轻的女民警,是所里公认的“以诚待人、以心换心”的好民警。从事管教工作以来,她的工作热忱不知道挽救了多少劳教人员迷失的灵魂。
  劳教人员张某,刚从看守所送来时,因腹中有异物被羁押在该民警所在的中队。因其特殊的身体状况,该民警自然对她更为关心。张某腹痛难耐时,是这位女民警送她去医院,叮嘱她按时吃药。不久后,张某被公安带回当地进行手术,临走时还十分感激女民警无微不至的照顾。
  手术后,张某再次被送往莫干山劳教所,恰逢这位民警值班。由于当时机关财务人员已经下班,张某的500多元现金公安人员无法打入其账户。为了不让张某失望,也为了不让公安人员第二天再跑一趟,女民警就将现金暂时代收了下来。
  当第二天去交现金时,财务人员却告诉女民警,其中有张百元纸币是假钞。民警把情况如实告诉了张某,并告诉她这张假币暂时由中队代为保管,等她解教后,再在她的确认下交银行。当时,张某同意了。手术后的张某还很虚弱,在医务所住院期间,这位女民警几乎每天去看望她。在大家的照顾下,张某的身体一天天康复,解教期也一天天临近。
  可当就在快解教时,张某却到大队领导那去吵闹,一口咬定当时公安人员送来的钱不会有假,是这位民警私下将其调换,“中饱私囊”了,事情一直闹到了所领导那儿。由于收款当时情况特殊,该民警百口莫辩。所领导也只能按照规定,要求其作出赔偿,还批评她没把工作做到位。
  一向以诚待人的该民警委屈万分,没想到平时十分信赖自己的张某突然来这一招,使她在心理上遭受了不小的打击。事后,她曾一度完全不相信劳教人员,也不愿意与劳教人员进行过多的交流。
  “像她这样,其实已经出现了心理封闭的症状。”姚政委认为,类似这样的源于挫折引起的心理封闭甚至自卑,往往因为有迹可循或成因简单,疏导的可能性还比较大,但另一些长期积累的心理压力造成的躯体健康损害,更让人忧心忡忡。所里好多怀孕女警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先兆流产症状,并采取过保胎措施。姚政委心情十分沉重:“尽管先兆流产的原因有很多,但与工作压力造成的心理负担是分不开的。”
  缓解心理压力,从改善工作环境开始
  采访中记者发现,这和劳教所的特殊情况以及女民警工作的特殊性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首先是长期以来警力的严重不足。按照司法部目前的警力配备标准,该所警力缺口高达35%,而女民警占了绝大多数,怀孕、产假、病假等“非战斗减员”大大高于男警,警力就显得更加紧张。因此,增加民警的工作量成了弥补警力不足的主要方式——所里的已婚女警,绝大多数长期夫妻两地分居,也几乎无法享受正常的休假和轮换岗。这些客观因素,都会使工作压力极大的女民警们,在生理、心理上感到疲惫和厌烦。
  其次,劳教人员是犯有罪错的特殊人群,本身在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女民警长期面对这样的“问题人群”,生活在紧张、压抑的环境中,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这次调查结束后,莫干山劳教所已经开始采取一些力所能及的措施,以尽力缓解女警的心理压力———民警心理安全干预机制正在建立中,在建议政工部门或医务所配备专(兼)职的心理咨询师的同时,首先对各大队教导员进行培训,让她们逐步成为善于心理疏导的行家。
  另一方面,针对警力紧张的矛盾,莫干山劳教所一边积极争取增加警力,一边对现有警力进行科学整合、合理安排,并增加先进设施,提高科技含量,以减轻民警的工作压力。
  姚政委告诉记者,所里准备邀请一些心理学专家,对民警进行定期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提高民警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当遇到心理上的小问题时,能及时地进行自我调适;遇到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时,也能正确对待,及时向心理咨询师求助,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目前,莫干山劳教所已经利用局域网建起了心理健康教育网站。这个网站不仅宣传心理学的知识、对一些普遍的心理问题提供咨询服务,提供一些常用的心理量表,供民警自我测试、分析;还开设了网上论坛,给女民警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所里还准备建立警官俱乐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让民警们在多姿多彩的业余生活中放松自己,缓释、调节工作和环境造成的紧张和压抑。
  据悉,莫干山劳教所的民警中,已有6人获得心理咨询师(3级)资格,这种让劳教单位的管教民警进行系统的心理知识培训以自助助人的做法,也获得了上级领导部门的赞赏。
  内外结合、专业引导,才是治本良方
  有专家认为,在所有的应激性职业中,警察的心理压力大、心理障碍多,已经成为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之一。在许多人心中,警察是刚强、坚毅的代名词,但他们和普通人一样,也会出现挫折感、心理障碍或心理危机。
  针对莫干山劳教所部分女民警存在的抑郁症、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等程度不一的心理问题,记者也请教了浙江省心理治疗、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张同延。他说,虽然自己尚未对各警种一线民警的心理状况进行过系统、专业的调查研究,无法就具体问题作出准确判断,但就女民警存在的心理问题,由个体自身进行一些自助和外部专家介入帮助和引导,“是必需的,也是非常有效的”。
  张主任认为,对工作环境的满意程度会对个人的心理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从优待警、提高基层民警的待遇,既是当前警察队伍建设的热点问题,也是提高民警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就像莫干山劳教所正在做的那样,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形成一个“拴心留人”的工作环境。
  拿民警的休息来说,张主任提出,不仅要解决警力配备的问题,还要落实民警休假制度,采取轮休、换休、调休、补休、病事假抵休等办法,以确保民警在一个工作周期后得到休整,恢复体力和精力。即使一时实现不了休假,也可以适时进行换岗,以便民警调适心态。“这对长期面对枯燥、机械、单一、紧张的工作的女民警来说,是一剂立竿见影的良药。”
  “对于女民警长期面对特殊人群而受到的负面影响,就要靠外部和内部相结合的方法来解决了。”
  张主任说,青年民警大多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只要教育得当,训练得法,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是完全可能的。“在劳教所民警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提高青年民警的自我调控能力和健康心理素质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张主任提出的这套方法中包括邀请心理专家、教授以讲座、培训班等形式给青年民警普及心理学知识;联合社会心理工作者或相关心理咨询机构,在劳教所开设心理门诊、开通心理热线,让心理咨询走近一线民警,为民警倾吐心声、疏导郁闷焦虑等不良情绪、舒缓工作家庭压力创造条件;在心理专家指导下,对民警进行角色扮演和自信心训练,使民警们掌握正确的应激技巧和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提高积极性;甚至还可以建立“健心房”,设置宣泄室、音乐间等,以释放民警们的消极情绪,减轻其心理压力。同时,劳教所要多组织集体的健身活动、文娱活动和定期举办运动会,丰富民警的业余文化生活。
  但在这么多措施中,张主任认为当务之急是应当马上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心理专家队伍,对公安和司法系统的不同警种,进行翔实的、科学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以便及时了解全面的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症下药。张主任说,劳教所如果能定期给民警举办由心理专家主持的、彻底放松的、什么都可以聊的座谈会,将会对找到问题、解决问题带来莫大的好处。(配图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资料图片)